全國咨詢熱線
15751556000
白蠟盆景屬于落葉喬木,木犀科,中國特有種,僅分布于湖北鐘祥市、京山縣,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低山丘陵等地。樹體耐旱、耐濕、耐高溫,喜肥、喜水、喜陽光
形態(tài)特征
白蠟樹為落葉喬木,高10-12米,樹皮灰褐色,縱裂。芽闊卵形或圓錐形,被棕色柔毛或腺毛。小枝黃褐色,粗拙,無毛或疏被長柔毛,旋即禿凈,皮孔小,不明明。羽狀復(fù)葉長15-25厘米;葉柄長4-6厘米,基部不增厚;葉軸挺直,上面具淺溝,初時疏被柔毛,旋即禿凈;小葉5-7枚,硬紙質(zhì),卵形、倒卵狀長圓形至披針形,長3-10厘米,寬2-4厘米,頂生小葉與側(cè)生小葉近等大或稍大,先端銳尖至漸尖,基部鈍圓或楔形,葉緣具整齊鋸齒,上面無毛,下面無毛或有時沿中脈兩側(cè)被白色長柔毛,中脈在上面平坦,側(cè)脈8-10對,下面凸起,細脈在兩面凸起,明明網(wǎng)結(jié);小葉柄長3-5毫米。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枝梢,長8-10厘米;花序梗長2-4厘米,無毛或被細柔毛,平滑,無皮孔;花牝牡異株;雄花麋集,花萼小,鐘狀,長約1毫米,無花冠,花藥與花絲近等長;雌花疏離,花萼大,桶狀,長2-3毫米,4淺裂,花柱細長,柱頭2裂。翅果匙形,長3-4厘米,寬4-6毫米,上中部最寬,先端銳尖,常呈犁頭狀,基部漸狹,翅平展,下延至堅果中部,堅果圓柱形,長約1.5厘米;宿存萼緊貼于堅果基部,常在一側(cè)開口深裂?;ㄆ?-5月,果期7-9月。
重要代價
重要經(jīng)濟用途為放養(yǎng)白蠟蟲出產(chǎn)白蠟,尤以西南各省栽培最盛。貴州西南部山區(qū)栽的枝葉出格廣大,常在山地呈半野生狀態(tài)。
性耐瘠薄干旱,在輕度鹽堿地也能生長。具有綠期長、樹形美觀、大枝少、小枝富厚細長、葉片狹長平滑、生長快等特點,適宜城鎮(zhèn)造林綠化。由于綠期較長,當年新枝淺綠色,會給晚秋的城市增加一片綠意,耽誤了樹木的防護、生態(tài)效益,深受人們的喜愛。
由于生長迅速,抽芽抽生早,可提前形成綠色景觀,更早地取得防護效益。再加之干性明明,樹形美觀,林相整齊,大大地增加了城鎮(zhèn)及行道的美化結(jié)果,提高了綠化程度。植株萌發(fā)力強,材理通直,生長迅速,柔軟堅實,供體例各類用具;樹皮也作藥用。
本種最遲于18世紀末期已引入印度、日本以及歐洲和美國。模式標本采自原產(chǎn)中國引種于印度的植株。
樹皮(秦皮):苦、澀,寒。清熱燥濕,收斂,明目。用于熱痢,泄瀉,帶下病,目赤腫痛,目生翳膜。 葉(白蠟樹葉):辛,溫。調(diào)經(jīng),止血。花(白蠟花):止咳,定喘。用于咳嗽,哮喘。
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、市場行情等內(nèi)容均為作者提供、網(wǎng)友推薦、互聯(lián)網(wǎng)整理而來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(yè)信息,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(zé)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我們立即刪除。轉(zhuǎn)載請注明:http://sxrkjt.com/info/167478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