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咨詢熱線
15751556000
越南抱莖山茶為常綠小喬木,原產于越南,其葉狹長濃綠,互生,基部心形,與莖牢牢相抱生長,猶如竹筍,因而得名。越南抱莖茶花期為10月至4月,花色艷麗,花蕾由葉腋與干莖之間冒出,猶如夾在萬綠叢中的紅珍珠,與狹長直上的葉片相映成趣。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越南抱莖山茶花的養(yǎng)殖方式,大家一起來學習吧。
分布地域:
越南北部與中國云南河口接壤的地區(qū)。
生長習性:
越南抱莖山茶耐陰性較強,夏天應制止烈日過於曝曬。高濕度環(huán)境能促進生長,勿強剪枝條以免生長勢受阻。生長強壯,容易種植開花。
觀賞特征及用途:
越南抱莖茶喜陽,花期長,在酸性磚紅壤生長良好,是風景園林的新寵,也可作為鮮切花質料使用,極具市場價值。
種植方式:
光照與水分的管理:越南抱莖山茶進入常年管理階段后,遮蔭棚的遮光度應控制在30~40%之間。遮蔭渡過低,就會有太陽灼傷苗出現。土壤含水量應在55%左右,這樣有利于越南抱莖山茶開花效果。在茶園管理歷程中,要保持園內水溝中細水長流,為茶園營造良好的土壤含水量及空氣濕度,對于離水溝較遠的地方,要經常澆水,澆水的時間,春秋季節(jié)在上下午舉行,夏天在清早和傍晚較好,冬季宜放在中午舉行。在高溫干旱的天氣里,逐日須澆水2~3次,才能保證越南抱莖山茶的正常生長。
土壤管理:
土壤是越南抱莖山茶生長的基礎,是養(yǎng)分、水分供應的重要源泉。在常年管理中必須加強對土壤的管理,不停提高土壤肥力,為根系良好生長和分布締造條件,從而促進地上部門的生長。農事操作中為削減水分蒸發(fā),促進土壤養(yǎng)分分解,要經常舉行中耕除草、深翻改土等工作。中耕除草一般每年要舉行3次,即在每年的2月,5月和8月,耕作深度為10厘米左右。深耕改土工作1-2年舉行一次,一般在秋季結合施基肥舉行。深翻深度以30-40厘米為宜。
肥料調控:
越南抱莖山茶進入常年生長期后,對肥料的需求也增添了。一年通常要追3次肥,時間在每次抽梢生長之前。第一次追肥在2-3月份舉行,此次追肥為促春梢肥,可以促使越南抱莖山茶春梢的抽發(fā)。以速效氮肥為主,磷、鉀肥搭配。施肥量為每畝施尿素30千克,硫酸鉀5千克,過磷酸鈣15千克,施肥方式也采取穴施,即在離根15~20厘米的地方刨深度為10厘米左右的坑,放入肥料后要蓋嚴土以提高肥效。第二次追肥在5月中旬舉行,供應夏梢生長發(fā)育需要,追肥的種類和數目和第一次相同;第三次追肥在7-8月份舉行,此次追肥以促進秋梢生長、老熟和地下根系的生長,對成齡越南抱莖山茶尚有促進花芽分化的作用。一般施用硫酸鉀型三原復合肥,施放量為每畝30千克。
病蟲害防治:
越南抱莖山茶重要病害有炭疽病、赤葉枯病、煙煤病等,重要蟲害有蚜蟲、介殼蟲等。
越南抱莖山茶炭疽病重要有危害葉片、果實、嫩梢和嫩芽、防治方式是嚴格舉行種苗檢疫,發(fā)現帶病苗木立刻銷毀,播種前,用0.2的賽力散或50%的退菌特1000倍液浸種24h,早春噴1%的波爾多液,6~8月每月噴1%的波爾多液加1%~2%的茶麩水。
繁殖方式:
繁殖采取扦插、空中壓條、嫁接與播種法。
扦插:
插穗應選取樹冠外部組織充分、葉片完整、葉芽豐滿和無病蟲害的昔時生半成熟枝。插穗長度一般4~10cm,先端留2個葉片,剪取時下部要帶踵。扦插密度一般行距10~14cm,株距3~4cm,要求葉片相互交接而不重疊,插穗入土3厘米左右,淺插生根快,深插發(fā)根慢,插后要噴透水。從扦插至生根,一般需要30天左右。
嫁接:
苗砧芽嫁接,種子播于砂床后約經2個月生長,幼苗高達4~5cm,即可挖取用劈接法舉行嫁接。接穗選擇生長良好的半木質化枝條,從下至上1芽1葉,一個一個地削取。將接穗削成正楔形,放入濕毛巾中。將挖取的砧木幼苗,去凈泥砂,然后在幼苗子葉上方1~1.5cm處剪斷,順子時合縫線將莖縱劈一刀,深度與接穗所削的斜面平等;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劈口之中,瞄準一邊形成層,用塑料薄膜帶扎緊。將接好的苗子,以8cm×2cm的行株距種植于苗床中。床上以肥沃、松散的砂質壤土為宜。種植后的苗床要搭塑料棚保溫,一般10~15天開始愈合,20~25天可在夜間揭開薄膜,使其通氣。厥后逐步加強透風,適當增添光照,至新萌動以后,所有揭去薄膜。
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、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、網友推薦、互聯(lián)網整理而來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(yè)信息,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立即刪除。轉載請注明:http://sxrkjt.com/info/164015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