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咨詢熱線
15751556000
五角楓具有深根性、萌蘗性強、抗風、耐半陰、耐寒、耐干旱、耐瘠薄的特點,是適應性很強的北方優(yōu)良造林綠化樹種,已普遍用于北方的城鄉(xiāng)造林綠化中。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五角楓種植養(yǎng)護技術,大家一起來學習吧。
1 播種苗培育
培育造林用1、2 年生小苗及綠化用2~4 年生綠籬苗。
111 選地育苗地應選擇在陣勢平展、背風向陽、土層深厚、有良好排灌條件、土質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的沙壤土。
112 整地整地做床(壟)秋季或早春育苗用地深翻:秋翻深度20~25 cm ,春翻深度15~20 cm ,播前旋耕靶平。壟作:垅底寬70 cm ,垅高18~22 cm;床作:作床前2 天灌好底水, 采取低床或平床育苗, 床面寬80 cm、步道寬30 cm , 長度隨意而定。每667 m2 施有機肥5000~6000 kg。苗床(垅)做好后,播種前用五氯硝基苯75 %、敵克松或代森鋅25 %(4~6 g/ m2)按藥土1 ∶200~400 的比例配成藥土,均勻撒到苗床或播種溝里,爾后播種。
113 種子準備與處理
11311 種子準備 采集或選購昔時的成熟、豐滿、純度高、發(fā)芽率高、無病蟲害的優(yōu)良五角楓母樹種子。
11312 種子處理 種子播前舉行催芽處理。方式是:將種子用40 ℃左右的溫水浸泡1 晝夜,然后用015 %硫酸銅溶液浸種消毒4~6 h ,撈出種子用清水沖洗2~3遍,后與3 倍濕沙(沙子的濕度以手握成團不滴水, 松手散團為宜)拌勻,攤放在背風向陽處10 cm 厚,上面用濕潤的草簾蓋好,日間準時翻動并彌補水分,夜間堆起蓋上草簾和薄膜保濕保溫,當有1/3 的種子裂嘴時即可播種。
114 播種時間根據圃地天氣條件, 結合摧芽、整地情況, 盡管早播。一般當氣溫上升到12 ℃以上時(大連4 月上旬)舉行播種。
115 播種方式、方式
11511 大垅條播 在垅面中心開寬10~12 cm、深8 cm 的平底溝,深度要均勻,溝底要平,要隨開溝,隨播種,隨覆土;商情不好的土壤,開溝后,要灌好底水,待底水自然晾干后播種(散播),每延伸米播種(70 %發(fā)芽率)50~60 粒,每667 m2 播種量為12~15 kg ,播后用窄滾子鎮(zhèn)壓一次(使種子與土壤慎密接觸),后再覆土,覆土厚度為3~4 cm , 覆土后打滾子再鎮(zhèn)壓一遍。
11512 床面散播 在平整好的床面上均勻散播, 每平米播種400~500 粒,每667m2 播種量為20 ~25 kg ,播后打一遍滾子,爾后覆土厚度2~3 cm , 覆土后再打滾子鎮(zhèn)壓一遍,較后后覆稻草保濕,并立刻灑透水。
11513 容器點播 用(13~20)cm ×(12~24)cm 的塑料袋作為育苗容器,有機肥與壤土按1 ∶3 的比例設置營養(yǎng)土,培育五角楓容器苗。方式是:營養(yǎng)土裝袋(要緊實)擺放苗床中,所有裝完擺放后,將種子播于容器內, 距袋周壁2~3 cm。每袋的穴面上均勻地點播3~5 粒種子,復土厚度2 cm,后覆稻草或草簾保濕,澆透水即可。
116 苗期管理
間苗、定苗 播后要保持土壤濕潤,一般播種后15~20 d 種子即可發(fā)芽出土,后撤覆草,苗高10 cm 時可間苗、定苗,壟作的保留苗株距5~8 cm ,每延伸米壟面35~45 株苗木,每667 m2 留苗3 萬~4 萬株;作床的保留苗株距6~10 cm ,每平方米100~150 株苗木,每667 m2 留苗5 萬~8 萬株。間苗要在雨后(或澆水后)土壤濕潤時舉行,要注重不要動員保留苗的根系,間苗后實時舉行澆灌,使苗根與土壤密接。缺苗時,可結合間苗用厲害小鏟掘苗,帶土移栽于較稀處,并壓實。
澆水、排水 播種后到幼苗出齊,要實時澆水,以保持苗床面濕潤,苗木出齊后,根據苗地干濕程度澆透水,澆水后要舉行中耕,使土壤不板結, 增添通透性;積水、排水不良的土壤,易造成五角楓的幼苗根系腐爛,雨季應注重排水。
松土除草本著“除早、除小、除了”的原則舉行除草作業(yè),松土與除草要在土壤墑情好時同時舉行。
追肥 以尿素為主。當苗木生長到15 cm 時,舉行床(壟)面撒施尿素,每平方米用尿素15~20 g ,撒肥要均勻,不要撒到葉面及葉柄上,半個月撒1 次,共2次(計225~300 kg/ hm);或者在陰天或濕潤的早晨舉行根外追肥,每平方米用尿素5~8 g ,濃度為012 %的肥液噴施在葉面上,每隔15 d 噴施1 次, 整年共追3 次(計150~225 kg/ hm);延續(xù)噴2~3 次。8月20 日后截至追肥。
除孽修剪 播種苗第2 年需要繼續(xù)培育的苗木,要舉行疏間(間小、除密、留大),保留苗株距20~30 cm ,每667 m2種植5000~10000 株。對培育造林苗的小苗,第2 年春季疏間后要平茬重新萌發(fā),當萌發(fā)苗長到10 cm 時要定苗(保留高峻粗壯的、抹除細小的萌苗),對于培育綠籬苗的小苗,第2 年春季疏間后要在苗高10~20 cm 處定桿,促進側枝生長,培育成叢狀綠籬苗。
病蟲害防治
(1)幼苗立枯病 在苗木出齊后7~10 d , 噴灑五氯硝基苯3 份、多菌靈與敵克松各一份011 %夾雜劑,或噴灑70 %敵克松可濕性粉劑012 %濃度的溶液。幼苗發(fā)病后,須立刻噴灑1 ∶2 ∶200 倍波爾多液或五氯硝基苯夾雜劑。
(2)白粉病 生長初期噴012~015波美度石硫合劑,發(fā)病時,噴灑70 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011 %~01125 %濃度的溶液或25 %粉銹寧01125 %濃度的溶液,每7~10 d 噴灑,共噴灑3 次。
(3)地老虎、螻蛄危害 播種前用生歌30 %微囊懸浮劑011 濃度的溶液噴灑苗床或播種溝,或有蟲后用生歌30 %微囊懸浮劑01125 %濃度的溶液用噴霧器去掉霧狀噴頭噴灑幼苗根部即可。
2 移植苗培育培育造林綠化用大苗與造型樹。
211 育苗地選擇培育五角楓大苗或造型樹,一般需要培育3 a 以上,甚至十幾年,苗木出圃時需要帶土球出圃。因此,對五角楓移植苗圃地要選擇在陣勢平展、背風向陽、土層深厚、土壤肥沃、交通利便、排灌條件良好、能帶住土球的壤土(黃土、黑土等)地為宜。
212 大苗培育選用2 年生以上桿形通直的五角楓一、二級苗木舉行定植,定植前苗木要選平分級,定植密度根據苗木大小確定,一般株行距(015~112)m ×(016~115)m ,采取(30~60)cm ×(30~60)cm 大坑栽植。每培育2~3 a 需要隔株除株或隔行除行舉行間苗出圃,保留苗木繼續(xù)培育,約3~6 a 可培育3~5 cm 大苗。
213 大徑全冠苗培育在五角楓大苗培育的基礎上繼續(xù)培育大徑全冠苗,選用培育大苗疏密下來的2~3 cm 大苗移植培育,定桿高度為215~218 m,密度為(115~2)m ×(2~215)m ,栽植坑規(guī)格為(60~80)cm ×(60~80)cm。
214 造型樹培育用培育的五角楓綠籬苗繼續(xù)培育,或選用2 年生以上或3 cm 以下的五角楓各品級苗木舉行定植,定植前苗木要選平分級,并根據苗木大小舉行定桿, 高度為:015~112 m ,定植密度根據苗木大小確定為:(018~112)m ×(018~115)m ,定植前要仔細整地,采取(130~80)cm ×(30~80)cm 大坑栽植。
215 移植苗栽植要求
定植前要仔細整地,施足基肥,南北向作壟,栽植深淺要適宜(深度≤根莖3倍),栽植時要踩實,栽后實時澆水,延續(xù)澆透水3 d 后封窩。
216 苗期管理
除草松土
要實時除草松土,松土深度為10~15 cm ,對于大株行距移植培育的苗木,可以采取化學除草。
追肥
每年追肥兩次:早春施農家肥60000~75000 kg/ hm2 ,6 月中旬追施尿素150~300 kg/ hm2 。21613 排灌水 干旱時要實時澆水,要灌透水,雨季要注重排水防澇,灌水后應舉行松土,使土壤通透性良好,利于苗木生長。
苗木修剪
(1)大苗修剪
每年4 -6 月3 次除掉樹干萌芽,以促進大苗生長,3~5 a 將所培育大苗的分枝點高度調正保持為118~212 m ,截主頭、培育3~5 主枝,以培育良好行道樹桿形適應綠化需求。
(2)造型樹修剪
五角楓造型樹一般有球苗、高桿球苗、圓柱形苗、方塊形苗等不同造型,4 月初對昔時枝條舉行修剪,一般保留昔時枝10~15 cm,5 月末至6 月初舉行第二次修剪,保留新生枝6~10 cm,修剪時,要保持造型均勻,對高桿球苗的桿部要實時除孽。一般2~3 年生五角楓苗移植后,經2~3 a 全心養(yǎng)護修剪,即可到達冠徑1 m 以上的造型苗。
大苗與造型樹再移植
對小株行距移植培育的五角楓苗,培育2~3 a 后,需要隔株除株,隔行間行,將疏間下來的苗木需要再次采取(1~2)m ×(1~2)m 大株行距繼續(xù)培育,要踩實澆水保持移栽質量。
病蟲害防治
(1)白粉病防治 同播種苗白粉病防治。
(2)蛀桿害蟲天牛可用40 %氧化樂果乳油011 %濃度的溶液或50 %甲胺磷乳油20 %濃度的溶液,胸徑按1~115 mL/cm藥液用量舉行注射,后用黃泥封口。
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、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、網友推薦、互聯(lián)網整理而來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(yè)信息,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立即刪除。轉載請注明:https://runyy.com/info/126552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