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咨詢熱線
15751556000
西洋鵑,又名杜鵑花,她尚有其他的名字叫映山紅、滿紅、鵑花,屬于杜鵑花科,原產于我國長江流域,喜涼爽、濕潤天氣、忌炎熱干燥。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如何養(yǎng)護好栽植好盆栽的杜鵑花?如何養(yǎng)映山紅?
一、選好基質西洋鵑的根系極纖細,以選擇松散、透氣、排水良好的基質為宜,一般可用腐葉土或泥炭土與珍珠巖各半配制的培育土。上盆前施入少量骨粉作基肥并酌情適當剪掉一些老枯根,以利萌發(fā)新根。
二、注重透風。盆栽西洋杜鵑應放在室外空氣流通或透風良好的陽臺、窗臺、平臺等處,或者放在天井、庭院等透風的高處,切忌擺放在悶熱不透風的地方,更不能放置在室內或封鎖的陽臺內。否則植株就會葉黃而落葉,甚至死亡。
三、注重適當避光。西洋杜鵑需要陽光或散射光,但要制止35℃以上的烈日曝曬,在中午前后注重適當的遮蔭。
四、合理澆水施肥西洋鵑根系極纖細,既怕澇,又不耐旱,基質過干過濕,都市生長不良,為此,澆水施肥都要把握適時、適量。澆水應見干見濕,即盆土干澆水,不干不澆水,不要澆攔腰水,要使根部吃到水;應根據不同季節(jié)和植株不同生長階段的需要舉行澆水。冬季室溫低,植株處于休眠狀態(tài),生長停滯,需水量少,盆土宜偏干,否則易引起黃葉、脫落,嚴重時整株死亡。若冬季室溫較高時,可每3-5天澆一次與室溫靠近的清水。3~5月需水量日漸增添,澆水應逐漸增多,開花期宜每天澆一次水。夏天是西洋鵑花后萌發(fā)新枝的生長旺期,除澆水要足夠外,傍晚還需向枝葉和地面上葉噴霧,以利降溫增濕。秋季以經常保持盆土濕潤狀態(tài)為度,深秋后氣溫降低,澆水量也應酌情削減。施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,化肥為輔。生長季節(jié)可每7~10天施一次稀薄餅肥水。孕蕾期噴施0.2%磷酸二氫鉀溶液兩次,則花色鮮艷,花期持久。夏天冬季及開花期要截至施肥。但忌施入濃肥和未經發(fā)酵腐熟的生肥?;ㄖx后實時施兩次以磷鉀肥為主的液肥,促使植株生長結實,同時也有利于花芽分化。
五、適當修剪西洋鵑生長緩慢,幼年期一般不需修剪。栽植幾年之后若枝條生長過多時可于早春剪去過密枝、纖弱枝、徒長枝及病蟲枝,并摘除嫁接苗砧木上的萌芽及花蕾周圍的葉芽,使養(yǎng)分集中供應花蕾發(fā)育。每年花謝后都要實時剪除殘花,削減養(yǎng)分消耗,以利生長和來年開花。
正確的修剪方式為:2-4年生植株,選用摘心促生分枝,陡長枝可多摘幾回,弱枝、橫生枝應剪除,保留下部外向芽的葉片;成型植株只對不整齊枝條行疏枝修剪,弱枝、病枝應隨時剪除,不能作強修剪。杜鵑新芽多發(fā)生于枝先端,隔年枝發(fā)芽率極低,以是被強修剪的植株遲遲不能發(fā)芽。可將室溫調整到10-20度,空氣濕度60-80%,盆土潤而不濕,并勤向栽植地面及枝條噴霧或噴細水,仍有望部門發(fā)芽,但新芽發(fā)生率不會太高,2-3年內株型也不會很好
六、適時出室和入室北方地區(qū)宜于谷雨后出室。出室后放半陰處,早晚多見些陽光。入夏后實時移至蔭棚下或大樹下,制止陽光直射。深秋后應使其多接受些陽光照射,以利花芽分化。霜降前后入室,入室后放向陽處,注重適當透風,室溫保持在2-5℃之間就能平安越冬。越冬期間約7天左右用與室溫臨近的水噴洗一次枝葉,則枝葉濃綠光明。
七、同時,還要注重防治褐斑病和紅蜘蛛蟲的危害。
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、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、網友推薦、互聯網整理而來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(yè)信息,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權,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。轉載請注明:https://runyy.com/info/123907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