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咨詢熱線
15751556000
1.仙客來黑根病
仙客來黑根病又稱仙客來苗腐病。
癥狀:重要在根部發(fā)病。幼苗期長勢不良,葉片抽生睜開晚,睜開葉凋萎、下垂。病株支根病爛消逝,主根呈黑褐色腐爛。病株易與軟腐病并發(fā),導致塊莖軟化腐爛。
病原:Thielaviopsis basicola(Berk.Et Br.)Ferr.稱根串株霉,屬半知菌亞門真菌。分生孢子梗瓶狀,小梗長49.8~139.4微米,基部寬7.4~12.4微米,頂端口寬3.7~4.9微米。內(nèi)生分生孢子無色,圓筒形,大小19.9~22.4×4.9~7.4微米,厚垣孢子串生在干菌絲頂端或側(cè)面,基部1~2個細胞無色,余褐色,壁厚,圓筒形,頂部細胞饅頭形,大小9.9~14.9×7.4~9.9微米。該菌除侵染仙客來外,還侵染豌豆、番茄、黃瓜、芹菜、萵苣、大豆、菜豆等。
傳播途徑和發(fā)病條件: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,翌年在田間舉行初侵染。在田間每克土壤帶菌111個繁殖體,能見到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。
防治方式: 可參考仙客來枯萎病。
2.仙客來灰霉病
仙客來灰霉病是溫室、大棚種植中的重要病害。
癥狀: 葉片葉柄和花梗、花瓣均可發(fā)病。葉片發(fā)病先上葉緣呈水浸狀花紋,逐漸蔓延到整個葉片,造玉成葉變褐干枯或腐爛。葉柄和花梗受害后,發(fā)生水浸狀腐爛,并生有灰霉。 在濕度大時,各發(fā)病部位均生有灰霉層,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。
病原: 病原是半知菌亞門、葡萄孢屬的灰葡萄孢菌,學名為Botrytis cinerea Per.,分生孢子梗叢生,不分枝或分枝,直立,有隔膜,青灰色至灰色,往頂端色漸淺,成堆時棕灰色。頂端簇生分生孢子。分生孢子橢圓形或倒卵形至近圓形,外面滑膩,無色,成堆時淡黃色。菌核玄色,扁平或圓錐形。
病菌發(fā)育較適溫度為20~25℃,較低為4℃,較高為30~32℃。分生孢子在13.7~29.5℃均能萌發(fā),但以較低溫度對萌發(fā)有利,發(fā)生分生孢子與孢子萌發(fā)的適溫均為21~23℃。分生孢子抗旱力強,在自然條件下,經(jīng)138天仍然具有生活力。
感染途徑 : 成熟的分生孢子借助氣流、雨水、澆灌水、棚室滴水和農(nóng)事操作等傳播,在低溫高濕條件下萌發(fā)芽管,由寄主開敗的花器、傷口、壞死組織侵入,也可由表皮直接侵染引起發(fā)病。濕潤時病部所發(fā)生的大量分生孢子是再侵染的重要病源。
發(fā)病條件: 溫暖、濕潤是灰霉病盛行的重要條件。適宜發(fā)病條件是氣溫20℃左右,相對濕度90%以上。一般北方冬春季,溫室大棚溫度提不上去,濕度又大時,病害很重。
防治方式:1、控制大棚和溫室的溫濕度 保護地種植通過提高溫度,來控制病菌的發(fā)育和侵染。一般采取上午遲放風,使大棚和溫室內(nèi)溫度提高到31~33℃之間,跨越33℃開始放風。如果近中中午仍在25℃以上,可以繼續(xù)放風,但下午溫度需要維持在20~25℃,降至20℃時必須閉風,以使夜間溫度保持在15~17℃之間。2、加強種植管理,采取園藝防病 定植時施足底肥,促進植株發(fā)育,加強抗御能力。阻止陰雨天澆水;澆水結束時應放風排濕;發(fā)病后控制澆水,需要時施行根莖周圍淋澆。發(fā)現(xiàn)病果、病葉實時摘除,不能隨意亂丟,集中起來舉行高溫堆漚或深埋。同時清除遺留地里的病殘體。注重園藝操作衛(wèi)生,防止管理歷程中傳病。3、抓準時機舉行藥劑防治 初發(fā)病時施藥,輪換用藥或混實用藥,以利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發(fā)生。(1)噴霧可選用50%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;50%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;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;65%甲霉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;60%防霉寶超微粉劑600倍液;45%噻菌靈懸浮劑4000倍液,或50%農(nóng)利靈1500倍液。 噴霧夾雜藥液,可在50%撲海因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里加65%抗霉威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,或加5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。(2)具有封鎖條件的在棚和溫室,可以試施用45%百菌清煙霧劑或10%速克靈煙霧劑,每次每667米2250克;3%噻菌靈煙霧劑每100立方米50克,于傍晚分幾處點燃后,封鎖大棚或溫室住宿。 塑料大棚或溫室還可以試采取粉塵施藥技術,5%百菌清復合粉劑,或10%滅克復合粉劑,每次每667米2用1千克。粉塵施藥用豐收5型或豐收10型噴粉器,去掉魚尾罩,將噴粉量調(diào)至200克/分,搖柄速度豐收5型調(diào)至30轉(zhuǎn)/分,豐收10型調(diào)至50轉(zhuǎn)/分,于傍晚時噴粉,然后封鎖棚室,讓粉塵不受氣流影響,附著于植株體表。噴粉不要使用代用對象,以免降低防治效果。根據(jù)病情選擇施藥方式和藥劑種類,每7~10天用一次藥,連施二三次藥。
3.仙客來花葉病
為天下性病害,在我國十分普遍,仙客來的種植品種險些無一幸免。病毒病使仙客來種質(zhì)退化,葉片變小、皺縮,花少、花小。
癥狀:重要危害仙客來葉片,也侵染花冠等部位。使葉片皺縮、反卷、變厚、質(zhì)地脆,葉片黃化,有皰狀斑,葉脈突起成棱。純一色的花瓣上有褪色條紋,花畸形,花少、花小,有時抽不出花梗。植株矮化,球莖退化變小。
病原:為黃瓜花葉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。病毒鈍化溫度為70℃~80℃;體外存活期22℃時3天。 感染途徑:病毒在病球莖、種子內(nèi)越冬,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。該病毒重要通過汁液、棉蚜、葉螨及種子傳播。
防治方式:1、將種子用70℃的高溫舉行干熱處理脫毒。2、栽植土壤要舉行消毒。無土種植發(fā)病率低,種植基質(zhì)有蛭石、珍珠巖、砂土等物質(zhì)。3、用40%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防治傳毒昆蟲。4、用球莖、葉尖、葉柄為外植體的組培苗,其帶毒率較低。
4.仙客來枯萎病
1.從植株距地面近的葉始發(fā),葉變黃枯萎,逐漸向上蔓延,除頂端數(shù)片完好外,別的均枯死。2.剖開塊莖,維牽制變褐。濕度大時,病部發(fā)生粉紅色霉層,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。
癥狀: 病原:Fusarium oxysporum(Sch1.)屬半知菌亞門真菌。
傳播途徑:1、以菌絲體或厚垣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附著在種子上越冬,可營腐生生活。
2.一般從幼根或傷口侵入寄生,進入維牽制,堵塞導管,并產(chǎn)出有毒物質(zhì)鐮刀菌素,擴散開來導致病株葉片黃枯而死。3.病菌通過水流或澆灌水傳播蔓延。
發(fā)病條件:(1)土溫28℃,土壤濕潤,連作地,移栽或中耕時傷根多,植株生長勢弱的發(fā)病重。(2)酸性土壤及線蟲取食造成傷口利于本病發(fā)生。21℃以下或33℃以上病情擴展緩慢。
防治方式:1、執(zhí)行3年以上輪作,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。2、發(fā)病初期噴灑50%多菌可靈濕性粉劑或36%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、此外可用20%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10%治萎靈水劑300倍液或12.5%增效多菌靈濃可溶劑200倍液灌根,每株灌對好的藥液100毫升,隔7~10天1次,延續(xù)灌3~4次。
5.仙客來細菌性軟腐病
癥狀:發(fā)病初期,近地表處的葉柄花和花梗水漬狀,進而變褐色軟腐,導致整株萎蔫枯死,球莖腐爛發(fā)臭。病部有白色發(fā)粘的菌溢。
病原:為兩種,即Erwinia carotovora(Jones)Holl.和E. Aroideae(Tow)Holl.。 發(fā)病紀律:溫室中盆栽植株整年都可發(fā)病,一般以7~8月份較多。
防治方式:1、用過的花盆用1%硫酸銅液洗刷。2、控制澆水。操作時盡管不要使植株受損傷。
6.仙客來炭疽病
癥狀:危害仙客來的葉片。葉片上發(fā)生圓形病斑。病斑中部呈淡褐色或灰白色,邊緣呈紫褐色或暗褐色。病斑中發(fā)生許多小黑點,即分生孢子器。危害嚴重時可使葉片枯死.
病原:為紅斑小叢殼Glomerella rufomaculans Berk.,子囊菌綱、球殼菌目。
感染途徑:病菌以菌絲體和孢子在病株殘體中越冬,翌年氣溫升高后開始發(fā)病。分生孢子隨風雨而傳播,7~8月為病高峰,秋末發(fā)生子囊殼,但較少發(fā)病.
防治方式:1、剪除并銷毀病葉。2、發(fā)病初期噴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%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,每隔10天左右葉1次,共噴2~3次。
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、市場行情等內(nèi)容均為作者提供、網(wǎng)友推薦、互聯(lián)網(wǎng)整理而來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(yè)信息,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立即刪除。轉(zhuǎn)載請注明:https://runyy.com/info/123267.html。